a+ a- print

构建和平文化

"21世纪的真正斗争,不会是文明之间的斗争,也不会是宗教之间的斗争。那将是暴力与非暴力之间的斗争,并且是真正意义上野蛮与文明之间的斗争。" 1——池田大作


1992年2月与甘地主义信徒B.N.班迪(甘地学会副主席)摄于新德里

1992年2月与甘地主义信徒B.N.班迪(甘地学会副主席)摄于新德里

池田强调,和平的意义,不仅指没有战争。他把真正和平的社会,定义为一个所有人都能尽量发挥他们的潜能,以便在尊严不受威胁之下享受充实生活的社会。敬重人的生命尊严、认识到不同肤色之下藏着相同的人性——这都是落实真正和平的先决条件。

有人认为,来自不同文明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会有本质上的冲突。池田断然否认了这种看法。他写道:"‘9・11’事件以来,就恐怖活动、纷争的起因而发的众多谴责,都纷纷指说宗教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从事实可以看到,其大部份都是假借宗教之名的独善行为。最成问题的,是排外主义的思想和狂信主义的行动。 不细致地辨认问题的症结,而仅轻易地将白眼瞄向特定的宗教,只会助长不信任的情绪,使事态更趋严重。"2参阅全文) 在池田看来,文化和宗教传统应人类生活之需而生,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据池田所作的形容,文化是由身处不同时代和地理背景的人,在凝听和感受大自然内在的智慧和慈悲之中孕育而成的。加强各族群人民之间的联系,并加深彼此的相互尊重,是构建健全、包容的全球和平文化的必要一步。他指出,这种和平文化,是化解战争与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文明冲突?

池田1962年访问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间的交流,是池田的和平哲学的核心部份

池田1962年访问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间的交流,是池田的和平哲学的核心部份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随后展开了"反恐战争",恐怖主义问题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池田的和平倡言和其他文章,都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并探讨其中可行的解决方法。他也质疑所谓的"文明冲突"及与之相关的问题。

对于恐怖主义,池田的立场是毫不含糊的:"即使是揭起多么了不起的道德义理、主张,轻率蹂躏如此宝贵生命的恐怖攻击,就是绝对的恶。更何况若是以宗教之名所发动的恐怖攻击,这正是‘宗教的自杀行为’。对原本应救济众生的宗教来说,是颠倒是非、难以接受的暴行。"3参阅全文

不过,如何制止和消除恐怖主义是个复杂的问题。池田一向反对"以暴治暴"的做法,认为武力无法长远地解决问题。武力或许有其短暂的效果,但这反而有可能导致仇恨和暴力循环不息。如果暴力不是可行之道,那该如何应付有组织的恐怖主义?

在为《从灰烬中立起》一书撰写的一篇文章里,池田谴责恐怖主义,但认为军事报复不能解决问题。

在为《从灰烬中立起》一书撰写的一篇文章里,池田谴责恐怖主义,但认为军事报复不能解决问题。

池田强调,任何应对的办法,如果要产生"治本"而非仅"治标"的效果,就必须以"软能"为基础。人类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等都是"软能"的具体表现,其出发点在于"认知每个人的人性"。"文明"本身便是建构在这种认知之上的。池田提到,贫困、歧视等都是导致恐怖主义的因素,要缓解恐怖主义的威胁,就必须"持有坚决铲除贫困、歧视等恐怖活动温床的勇气及度量"。他说这才是"文明的象征"。4

关于在应对恐怖主义问题时所需要进行的政治和制度方面的调整,池田作了详尽的论述。比如,他主张国际刑事法庭竭力挽回人们对法治的尊重。他甚至指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要注意到人的深处……的某种根茎的腐败现象是否在不断地进行。人类如果不将这部分改革的话,就不容易给闭塞的状况打开通风孔。正如晚年释尊所强调的‘自归依’(自己回归属于自己的地方),苏格拉底(Socrates)的‘知汝自身’等箴言所指,人类是通过‘他人’为镜子来对照、意识‘自己’的。自从人开始有自觉以来,这变成了人类精神史的课题。"5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