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佛教的人本主义

佛法上说:‘本来所有人都是佛’。我相信这个佛法的人观,才是‘人类和平的根本法则’。1——池田大作

池田鼓励日本的创价学会员

池田鼓励日本的创价学会员

池田经常使用“佛教人本主义”来描述自己的哲学。佛教人本主义反映出《法华经》的根本精神。一言蔽之,那是对人与生俱来的尊严,以及对人可以进行正面变革的潜能深信不疑。

顾名思义,佛教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把人视为拥有至高智慧的存在,是一切变革的开始,因此一个人的根本变革,会牵动和影响整个生命之网。

佛教人本主义的一大特征,是认识到宇宙森罗万象、宇宙中所有生命,宛如一个相互依存和关联的网络。因此佛教人本主义虽然把焦点放在人身上,但却不把人与环境分化为对立的两极。这门思想强调,人类的幸福,是在协调与万物之间的关系中创造出来的。池田说:“佛教人本主义的真意,是相互尊敬。”2 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推重所有生命的尊严。

等身大的范例

池田提出的“等身大范例”概念,也是佛教人本主义的另外一面。全球化让人更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是这广大的全球社会的一份子,然而汹涌的社会趋势却可以使人感到,自己宛如沧海一粟,任何志气抱负都被一扫殆尽。如此一来,社会将逐渐丧失其人性的一面。

出于这个原因,池田提倡制订一个“等身大范例”来观望这个世界,认清人自身的角色。池田加以说明:那是与人的“身长、尺寸”相应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生命和人的生活所展现的纤细体恤和感受。3

一切的决定,由一国甚或全球的治理政策,乃至一人或一家的生活琐碎,皆应以“该决定将如何影响人的生活”为基准来作出判断。由此可见,在社区、乡里等狭小范围展开的行动,以及生活上的一饮一啄都含有无限大的价值,足可以影响世界历史的运转。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