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2013年3月 2日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池田大作研究中心召开国际论坛欢庆成立十周年

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国际论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国际论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2013年3月2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与日本创价大学,于中国文化大学柏英厅,共同举办了第七届“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国际论坛”。此次论坛含有庆祝该校“池田大作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的意义在内,有分别来自台湾、中国、美国、菲律宾和日本等42间大学和学术机构,约400名的学者和学生参加。会上50多位教授就不同的主题,共发表了51篇研究论文。

池田大作研究中心李彦良主任回顾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集中于池田大作与各界有识之士的对谈,以及中国学者发表的池田思想研究论文。

中国文化大学董事长张镜湖发表专题演讲。他向与会者介绍SGI会长池田大作1991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软能’时代与哲学” ,引起大家对知识、资讯和文化等软能潮流的关注。他称赞池田会长深入探究“内在革命”的概念,称之是推动软能发展的关键,并感谢池田会长与世界多位领袖和学者对谈,从多元的角度探讨历史、文化和现今全球课题的解决之道。[张博士和池田会长曾进行多次会谈,其对话成果以《教育与文化的王道》为题,2010年在日本和台湾同步出版。]

池田会长也捎来贺词,感谢该中心的学者和工作人员中译其著作。池田会长谈起与汤因比博士的对谈。汤因比博士曾提问“宿业能否改变”,对此他答道:“因果是每一瞬间都在变动。能极大引发自身强大生命力来转换宿命、变革社会的,就是人间革命的哲理。”而汤因比博士也力表赞同。

池田会长指出社会改革是一项渐进的过程,需要相信每个人生命蕴含的无限潜能,并将自己和他人的潜能诱发出来。他认为这与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博士的人本主义思想相通。他表示,张博士用“仁”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指出“仁”的意义,具体而言便是发扬人性,拥护人权,展现人格。池田会长衷心期望青年充份发挥年轻生命力,共同加强与提升“人性”、“人权”和“人的生命力”,实现人类的“心灵复兴”。

其他演讲者包括菲律宾东方大学(University of the East Caloocan Campus, Philippines)校长索西莫・M・巴塔德(Zosimo M. Battad)博士、台湾台南应用科技大学陈鸿助校长、中国广东社会科学院温宪元副院长、中国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高岳仑副书记等。

研究发表完后,与会者被编成12个小组,针对和平、文化、教育、生命尊严和精神复兴等不同主题进行讨论。

<资料来源:2013年3月19日《圣教新闻》>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