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日中关系

"本来是政治家或经济家做的事……我认为大家都是人,苏联人、中国人也一样,都是人类的一份子。对于人来说,只有令人信赖的诚实,才可以坐下来协商。如果不讨论和平、教育、国际问题,无论时间过得多久,也不过是政治议论。而且变成强者与以力取胜的理论,这样恶性循环,绝对不可以。"1——池田大作

1968年,池田在一场创价学会学生部的会议上呼吁重建日中关系

1968年,池田在一场创价学会学生部的会议上呼吁重建日中关系

池田大作认为,化解冲突最有效的方法是对话,那是掌握在每个人手中的工具。他写道:"如果没有对话,人类只得在独善其身的黑暗中摸索。对话可说是在黑暗中互相照亮对方足下,找出应行之道的灯火。"2 与人会面,进行对谈是他一贯的活动焦点。不仅如此,他还在猜忌与不信任的高墙存在之处,建立起沟通的阶梯。

最明显的例子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1968年,池田在一场有1万数千名大学生出席的会议上发表演讲,建议日中关系正常化。在当时,日本与中国正处于敌对的立场,反中及反共的情绪弥漫于日本社会。池田的倡言遭到强烈的批评,他还受到来自右翼份子的生命威胁。尽管如此池田仍然坚持,和中国维持和平关系,是让亚洲区域稳定的关键。他还主张重新接纳中国进入国际社会,强调那是建立世界和平的根本条件。他的倡言敞开了日中友好的门扉,促成日本与中国在政治层面上一连串的交流活动,也为后来两国邦交的恢复铺路。

池田与妻子香峰子在1975年第三度访问中国,并与当地的人民交谈

池田与妻子香峰子在1975年第三度访问中国,并与当地的人民交谈

2006年,创价学会青年部部员与中国学生在上海合影

2006年,创价学会青年部部员与中国学生在上海合影

池田尽力改善日中关系的动机,出自他年轻时兄长对他说的一番话。池田的哥哥被征召入伍,在某次休假省亲时,曾对他讲述日本军在中国的暴行。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那里造成了道之不尽的伤亡与祸害。池田之师,也就是创价学会第二任会长户田城圣在生时也谆谆教诲——创价学会的使命,是为亚洲区域带来永久的和平。

与周恩来总理见面

1974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在病中仍坚持与池田见面

1974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在病中仍坚持与池田见面

1968年,池田提出倡言,建议日本与中国建立邦交。1974年,他第二次访问中国,和周总理见了面。当时这位中国领导人虽然因为癌症末期而住院,但仍然坚持与池田会面。

周总理与池田的会晤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林丽韫委员担任翻译,林女士回忆两位会面的情形:“给我的印象就是,池田先生很想见到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也在自己身体稍微允许会见客人的时候,就请他到医院来见。就是说想相见的人,虽然时间是晚了一些,终于见到了,是这样的一个感觉。所以看到总理比较消瘦,池田先生很自然就扶起他的手。周恩来总理紧紧握住他的手,用很有神的这种眼神,看着池田先生的眼睛,说:‘我终于见到你了。’所以我就跟刚才讲的联系起来,就是说总理的眼光也是抱着,对池田先生这样有见识、有精力,又很有活力在日本开展和平友好活动的朋友,寄以希望的那种眼神来看着他,我是这么来理解。”3

会面之后,池田为了不负周总理厚望,为日中友好奋斗数十载。池田时常提醒日本年轻的一代——日本在国家文化和精神方面亏欠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莫大的恩情,也鼓励年轻人正视历史,看清这个在日本与邻近国家的关系上蒙上阴影的因素。创价学会的青年无论以个人立场,或作为学会全体的代表,都拓展了活跃的国际交流。

池田写道:“因此,不能只进行政治、经济层面的外交往来。推动能加深民众与民众互相理解的教育、文化的交流,也是绝对重要的。我抱着为青年们开拓超越文明的差异、连结人心的对话之路的愿望,多年来行动不辍。”4全文

池田的努力受到中国各方的肯定。他获颁中国多所大学的学术表扬,还有三十所以上的大学成立了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池田的思想及哲学。前任中日友好协会主席孙平化曾经如此评论池田在外交上的贡献:“池田会长所搭建的‘金桥’实在是具有特殊的构造,从这座桥上走过的人如果越多,这座桥就越加坚固。”5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