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聆听核武器幸存者心声 加入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行列(2019年9月18日深入报导新闻社投稿)

  2017年9月18日,深入报导新闻社(IDN-InDepth News)刊载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的投稿文章,本网在此转载全文:

  联合国于今年7月通过的《禁止核武器条约》终于迎来开放供各国签署的日子。有近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参与了条约的谈判会议,并见证了其诞生。能见到条约生效在望,实在让人感慨万千。热切期待原本支持该条约通过的一百二十二国及其他国家,踊跃加入签署国行列,促使条约早日生效。

  建设无核武器世界是联合国成立后首个联合国大会(1946年1月)讨论的议题,在过去七十多年来,也一直是多次审议的焦点。

  可是真正的突破,来自近年国际社会提高了对核武器非人道性的认知。“绝不让别人饱尝到自己所经历的苦楚”——这是世界各地原爆幸存者的殷切期盼。他们多年不懈的呼吁,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议论核武器的方向。

  他们的呼声,宛如往国际社会投下一块又一块的石头,最后堆砌成禁止核武器的磐石。他们劳苦功高,而英文条约序言中两处使用“hibakusha”(日文“被爆者”的发音,意指原爆幸存者)一词,彷佛对此表示赞扬及认同。

  条约之所以如此意义深远,是因为当中无一例外地禁止拥有、使用乃至威胁使用核武器。这矫正了国际法院的1996年咨询意见所指责没有任何明文禁止规范。

  回顾过去,六十年前的9月8日,我的人生导师、创价学会第二任会长户田城圣公布的《禁止原子弹氢弹宣言》,强调的就是无论任何理由也绝不容许使用核武器。

  国际创价学会(SGI)秉持着该宣言的精神,近年与ICAN(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等组织并肩行动,以期对条约的制订起到推动作用。另外,SGI也与其他“以信仰为基调组织”紧密联系,以关于核武器宗教界立场,发表了八次联合声明,指出“无论是从人类要活得安全与有尊严的权利,或是良心与正义的需求、守护弱势群体的义务、为未来世代捍卫地球的责任等各个观点来看,所有传统宗教的价值观都与核武器无法相容”,从这伦理角度不断唤起世间的关注。

  自冷战时期至今,核威慑是不信任的恶性循环产物,而在其背后的是藐视生命的思想——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牺牲再多民众也在所不惜。

  户田在其宣言中强调,核武器对每个人的生命权利及全人类的生存权利构成最大的威胁。

  《禁止核武器条约》将为藐视生命的思想划上休止符。就如谈判会议主席、哥斯达黎加驻联合国大使戈麦兹所描述的那样,条约确立起的规范别具历史意义,因为那将为二十一世纪开创新的国家安全范例。

  条约是一个把有核武器国及依附于核武器的国家皆纳入考量的制度。条约并不把彻底废除所有核武器装备定为签署的前提,而是另辟蹊径,只要拆解核武器装备及提出废除的计划,就可加入签署国行列。

  奥地利代表指出,在谈判会议上,无人希望见到任何国家或民众的安全受打击。对任何国家而言,和平与安全弥足珍贵,是无价之宝。出于这层意义,我们或许有必要扪心自问,有鉴于核武器的非人道性质,自己国家的安全,是否非继续仰赖核武器来维护不可。

  为了废除核武器,原爆幸存者们奋不顾身地展开行动。我要强烈呼吁,唯一在战争中遭受核武器轰炸,并遵守无核三原则的日本,应充分体恤他们“盼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无核武器世界实现”的心愿,开始检讨签署条约。

  一旦动用核武器迎来反击,后果将是一片狼藉的残局,救济活动无法展开,一切应对机制不能启动,而且其波及范围跨越国界,影响期间更漫无止境——这番情景在一系列关于核武器非人道性质的国际会议上得到确认,其中包括2014年12月的维也纳会议,当时有来自美国、英国等有核武器国的代表出席。

  《禁止核武器条约》在经过无数次诸如此类的议论后终于得以成立,其内容所追究的不正是“必须把持续拥有核武器与国家安全划上等号的观念改掉”吗?

  核武器问题绝对不可从一国的安全政策的角度来思考。把视野扩大至全人类的和平,及全世界民众的生存权利,通力合作树立新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安全范例,才可开辟出一条通向废除核武器的道路。问题的关键,并非有核武器国与无核武器国之间的对峙,而是核武器的威胁与人类生存权利的对峙。

  我认为,结合全球民众社会的呼声,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如此意识的改变。目前全世界隶属和平市长会议的城市多至一百六十二个国家及地区的近七千四百城市,这意味着,即使在有核武器国及依附于核武器来维持安全的国家中,要求建设无核武器世界的呼声也日益嘹亮。

  由于得到包括原爆幸存者在内的民间社会在背后的大力推动,条约成立前的筹备工作才有如此顺利的进展。谈判会议召开时,场内民间社会代表的席位被安排在后方。条约通过后,埃及代表指出,就民间社会对通过条约所付出的热情与所作出的贡献,理应被安排在备受尊敬的最前排,如实道出民间社会举足轻重的角色。

  《禁止核武器条约》的通过象征着废除核武器的挑战已经步入新的阶段。今后的课题是如何让条约的意义更广为人知,以及如何为之打造更广大、更坚实的支持后盾。

  条约第十二条是关于“普遍性”的规定。幸存者一直向外诉说核武器祸害的真相,我们有必要确保这样的认知不受国界年代所限,成为人人共有的常识。和平及裁军教育是其中的关键。

  那也是有核武器国及依附于核武器国家,共同参与建设无核武器世界此全球挑战所不可或缺的作业平台。

  条约在民间社会的参与和贡献下落实,就此特点而言,民间社会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和平裁军教育提供源源动力,以确保条约更贴近“普遍性”。

  在今天9月20日开放签署条约的日子,我们决心与ICAN及其他民间社会团体携手合作,倾力普及《禁止核武器条约》,开拓无核武器世界之道。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