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世界公民的摇篮(美国创价大学,2005年5月22日)


  2005年5月22日,美国创价大学创办人池田会长,为该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以书面发表“二十一世纪的大学——世界公民的摇篮”为题的纪念演讲,于此刊载全文。

  美国创价大学第一届生的各位,迎接到光辉灿烂的毕业典礼,衷心恭喜!

  美国创价大学各位伟大的先锋,全员都是光荣的胜利者,全员都是拥有最高尊贵使命的“至宝”。

  我很想马上飞向耸立在亚里索维耶荷(Aliso Viejo)山丘上的校园,和你们逐一握手,对你们说:“ 你们认真地奋斗过来,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彻底胜利了,恭喜!谢谢!”,来祝贺你们毕业。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

  抱着万般的感谢与祝福,我想以此文赠予各位新出发的同学们。

实现青春时代的誓言

  各位远离故乡,认真求学。

  我2月在东京曾与肯尼亚的马塔伊(Wangari Maathai)博士见面。她也和各位一样,于青春时代为了求学而远渡外国。众所皆知,她是位妇女环境运动家,去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博士为了改善肯尼亚人民的生活与保护环境,勇敢地超越严酷的迫害与弹压,于三十余年间,与许多妇女一起不断进行植树运动。

  由七株幼苗开始的植树,现在已变成了三千万株,支持着非洲许多人民的生活,为地域的和平与安定做出贡献。

  博士的聪明才智与包容力,以及不屈于任何弹压的强韧精神,这力量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博士回忆说,在美国拥有良师益友的大学生活,对她有很大的影响。

  博士说,大学的老师们,如同对待亲生女儿一般疼爱年轻的自己。

  博士尊敬的某位老师,他的办公室位于学生常经之路,而门一直为学生们敞开。听说,只要看到有学生经过,恩师总是对他点头微笑。

  博士对这些老师们抱着深深的感谢,说:“老师们全力帮助我、教育我、丰富我的人生。我也接受了全额奖学金的援助,但我所获得的远超过这些。”

  博士在美国的大学完成了硕士课程,回到肯尼亚。之后,在内罗毕大学成为第一位取得博士学位的肯尼亚女性,开始为祖国的繁荣、为民众的幸福奋斗。

  “接受完教育,我要回到非洲,为人们奉献!”——这是马塔伊博士从学生时代以来的决意。一位曾经教导马塔伊博士的老师感慨万千地说:“也有学有所成后就忘了以前的决意的学生。但是,她不一样,她信守自己的承诺,并付诸实行。”

全员都是创办人,是永远的“同志”!

  我也希望毕业生的各位,一生都珍视在美国创价大学所下定的决意,以及与友人互相誓约的事。真正伟大的人生,是不忘青春时代的誓言,为贡献人们而生存到底的人生。

  能够迎接到今天这光荣的日子,也是托各位的双亲、家人的福,在艰辛的生活中,送各位来此求学。希望各位要深深感谢家人的恩惠。

  我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职员筚路蓝缕奋战的辛劳。也更感谢大学近邻的支持者,以及祈愿美国创价大学发展的美国和各国的友人们。

  今后正是毕业生各位站上真正舞台的时候了。相信在各位每个人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朝向未来飞翔的理想。希望大家作为美国创价大学的“创办人”,作为“拓荒人”,作为永远的“同志”,全员开启各自的“使命之道”。

  希望各位留下“我是美国创价大学第一届学生!”这样值得骄傲的人生与历史。

探究肩负“教育革命”的大学理想

  今天,就二十一世纪的大学使命,我想谈谈我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思考美国创价大学应该完成的使命。

  我与以世界和平与裁军为目标的科学家团体“帕格沃什会议”会长斯瓦米纳坦博士,就地球所面临的种种课题进行对谈。

  博士拯救了印度的粮食危机,是世界知名的农学家。

  去年4月在东京会面时,博士所说的一席话,令我印象深刻。“现今人类最需要的是'教育革命'。”“现今的时代,'主张权利,却不负责'的倾向愈来愈显着。我们必须保持自己精神的规律,深深自觉'自己是地球成员的一份子,而不是主人'这样的责任。”

  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摘。

  放眼现代世界,地域纷争、民族间对立更为激烈,暴力与憎恶的连锁无止境地持续着。全球规模的环境、粮食、能源问题等也呈现急速恶化的样相,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但是,导致此危机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因此,若集结人类的睿智,一定可以找出超越这些试炼的解决途径。

  不,一定要打开改变时代的道路。为此,人类自身的“变革”与“成长”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现今世界需要立于全球视野、为人类利益贡献的“世界公民”与其庞大的连带。因此,更需要因应此要求的“教育革命”。

  其中,最高学府的大学,其使命与责任更是重大。

  立于二十一世纪理想的“教育革命”先锋的“大学形象”,是如何的呢?

  在探讨此大主题前,我想追溯近代大学的历史与其发展的轨迹。

近代大学的原点——柏林大学

  据说,西方大学的起源是中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我也于1994年6月接受博洛尼亚大学的邀请,举行了纪念演讲。

  被讴歌为“大学之母”的博洛尼亚大学,由于学生追求学问的热情与教师回应学生的热忱而发展起来。

  以此传统作为基础而设立、成为“近代大学”的出发点的,是于1810年诞生于德国(普鲁士)的柏林大学(现在的柏林洪堡大学)。该大学采行“学生与教授一起进行研究”的方式。

  在当时的大学,学生单方面“听取”教授的讲课这样的倾向很强烈,所谓的学问,就是接受“被固定化的知识”,关于讲课的内容,学生没有提出异议的余地。 也有人指出,这种制度下,教授即使不做研究,也不会被指责怠忽职务,大学陷入一种沈滞状况。打破这种情况,基于腓特烈、洪堡兄弟的构想而创设的,就是柏林 大学。

  柏林大学所揭櫫的理想就是“透过研究的教育”。

  在柏林大学,学生也是与教授对等的真理探究者。学生做报告,大家一起进行讨论的“研讨会”,据说也是源自柏林大学等德国大学。

  倾全力致力德国“教育改革”的哥哥洪堡(Humboldt Karl Wihelmvon,1767-1835,德国外交官、语言学家)曾论及此精神:

  “大学的教师不单是'教导者',而学生也不单是参与学习过程的人。学生应能自发研究,教授则是给予学生指导、支援。”

  教师与学生,一同切磋琢磨,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话、讨论,攀登学问之峰。唯有如此,才堪称是大学理想的教育姿态。

  由于这种“柏林方式”的导入,德国的大学有了飞跃的发展。一百年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自然科学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夸称世界第一。

冷酷知识者所带来的悲剧

  另一方面,如果教育陷入偏重知识、过度细分化,结果会变得如何呢?

  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Jose Ortegay Gasset,1883-1955)在1930年发刊的《大学的使命》里论述:

  “虽然某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但对其他事情却好像什么都不懂的人,是多么愚蠢、多么不理智、多么具有侵略性格,那种怵目惊心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奥尔特加在大学教育中,最重视的是“在各时代中活用各种理念的体系”——亦即“教养”。

  这可说是身处在复杂的时代,为了能正确向着为人之“道”前进的哲学、“罗盘针”。

  又,所谓“教养”,是与妆点自身的“外在装饰品完全相反的东西……教养能预防人生遭遇风暴、不会陷入毫无意义的悲剧、不会过度降低品格、能让人生过得更有朝气。”

  我曾造访位于洛杉矶的西蒙・威森塔尔中心的“宽容博物馆”。

  在那里,重现了纳粹高官决定大量屠杀犹太人的会议场面。据说当时出席该会议的14人中,实际上有8人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

  回想起来,当时支持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举止、使其恣意妄行的人,都是曾受过高等教育的菁英们。

  无哲学的知识人,会变得何等冷酷野蛮啊!欠缺形成人格陶冶教养的人,会做出怎样否定人性的残酷行径啊!——这是重大的历史教训。

透过探究真理,陶冶人格

  那么,相对于强调“以教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奥尔特加,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斯(Jaspers Karl,1883-1969)则呼吁透过“研究”陶冶人格。

  在纳粹德国投降的1945年5月,他著作了《大学的理念》,呼吁要复兴遭纳粹统治而破坏的大学。他也是曾遭纳粹迫害的人。

  雅斯贝斯述说:

  “由于真理是能够透过学问探求的,因此研究是大学根本应关心的事。”

  “唯有自身进行研究的人,才能实质上负起教导责任。”

  亦即,他所诉求的理念是:唯有“研究”才是大学的关键所在。

  那么,此“研究”所指向的究极目的为何?

  雅斯贝斯将焦点放在“人性”上。

  他明快地述说:“大学是追求真理、冀求为人类服务、直率地展露人性的场所。人性主义——无论这概念的意义如何经常且深刻地变化——仍然也是属于大学的本质。”

  又,雅斯贝斯曾就大学里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认为“不是基于权威,而是建立在同等水准上的苏格拉底式的关系”是最理想的。

  他诉说,透过这样的师弟对话与探究真理,人能陶冶人格,增取智慧,丰富教养。

培养使知识产生价值的“能力”

  奥尔特加与雅斯贝斯的理论虽然不同,但对于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两人都一致认为是“教养”与“人性”。

  即使拥有怎样高超的知识,若欠缺谋求人类幸福的“哲学”,这种知识不但没有助益,反而会变得危险。

  复杂动乱时代的黑夜越加晦暗,世界希求智慧与人格的“教养之光”越加强烈。

  “教养”也可说是为了活用知识的“智慧”。美国哲学家杜威(Dewey John,1859-1952)也是重视“智慧”胜于“知识”的其中一人。

  我的恩师创价学会户田城圣第二代会长也举出现代文明的错误是“知识与智慧的混淆”。

  “知识”与“智慧”宛如是抽水机与水的关系,知识可视为是为了汲取智慧的手段。光有知识,无法创造价值。唯有运用知识、活用智慧,才能创造出创价教育之父牧口常三郎先生所提倡的“美的价值”、“利的价值”和“善的价值”。

  我认为构成智慧泉源的是:希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大目的观、责任感以及慈悲。

  有此泉源,才能不受任何时代的变化、世间的传闻左右,培养敏锐识破什么是真实的价值、什么是反价值的“力量”。

  美国创价大学之所以以教养大学作为出发,是希望培育各位成为世界公民,通过活用所有知识,产生无限价值,来建设人类的幸福与和平。

  那么,作为人类价值创造规范的“哲学”又是什么?在此,我想从几个观点来思考。

脱离核武开发、献身和平运动

  第一,我想举出“生命绝对尊严的哲学”。

  现在,我正与长年致力废除核武器的和平斗士、世界着名物理学者罗特布拉特博士对话。

  2001年,在那“9・11”恐怖事件刚发生不久,在美国创价大学演讲的博士全心全灵地鼓励大家的姿态,想必深深烙印在各位的脑海里。博士也由衷祝福各位的毕业。

  在与博士的对话中,理所当然,成为焦点话题的就是此“生命尊严”的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博士为了想对抗纳粹德国的核武开发,参与了开发原子(核)弹的“曼哈顿计画”。

  但是,之后,博士推测德国开发核武器的可能性极低,而原子弹的开发,毋宁是为了封锁苏联。故此,在核武完成之前,博士一人勇敢地脱离开发计画。

  为此,博士被视为间谍,甚至遭到莫须有的中伤等,倍尝辛酸。

  然而,在这样的压迫中,为何博士能贯彻信念行动?

  有关这一点,博士谈及幼小时期由于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惨体验,心中深深刻画着“战争绝对是坏事!”的想法。

  因为战争,让博士全家失去了一切,从小就苦于饥饿与病痛。

  “希望透过科学,创造一个人们不用战争也能解决问题的世界,解决人们的痛苦、带给人们幸福。”这正是博士年轻时的决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纳粹侵略波兰,博士失去了最爱的夫人。

  今年,已九十七岁的博士,超越所有的苦难,至今仍为和平与生命的尊严,持续奋战。

人间革命是焦点

  虽说“生命尊严”,若只是说说就了事,无法改变现实情况。必须在自身的心中、以及人们的心中,建立此“哲学”。

  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以和平具体的行动一一付诸实践。

  恩师户田先生在1957年的《禁止原子弹核弹宣言》中,喝破:使用核武的人,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魔鬼、撒旦、怪物”。发出师子吼:“定要揪出隐藏在后面的魔爪”。

  那是宣言要与威胁人类生命尊严的所有邪恶、暴力、无知、偏见奋战。为此,恩师倾全力诉说要彻底挑战达成自他彼此“生命变革”的“人间革命”。

  创价教育的焦点在于实现自他彼此的“人间革命”。

彻底守护同学的印度学生

  接着,想强调的是“要尊敬不同的文化”。

  至今人类的历史,由于对与自己不同文化的偏见、误解,而产生憎恶、不断发生冲突。我们一定要转换此悲剧的宿命。

  在美国创价大学里,有一栋大楼是冠上非暴力运动领袖之名的“甘地楼”。

  我曾好几次与圣雄甘地的高徒、同时也是为印度独立运动奋战的潘迪博士(印度上院议员、甘地纪念馆副议长)留下难忘的对谈。

  甘地的精神是多么深深地烙印在印度青年的心中啊!现今已过世的博士曾自豪地介绍下列一则故事。

  曾经,在某城镇,发生一次印度教徒的狂信教团袭击学生宿舍的事件。宿舍里,印度教徒与回教徒的学生一起生活,一同撰写学位论文。

  暴徒对着宿舍的学生大喊:

  “印度教的青年可以获救,快下来吧!伊斯兰人留在里面不准出来!如果谁都不下来,我就放火烧宿舍!”

  学生们说:“若不放了我们所有的人,我们就不出去”,拒绝了暴徒的命令。

  不久,救援队抵达,将所有的学生从宿舍救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暴徒又喊道:“除了印度教的学生之外,不准把论文带出来!”然而,印度教的学生拒绝暴徒,说:“若是想烧掉伊斯兰学生的论文,就连同我的论文也一起烧吧!”

  就这样,他们的论文也全都被烧光了。

  潘迪博士问一位论文被烧毁、重新花费三年时间书写论文的印度教学生后悔不后悔?学生回答说:“不会,为什么后悔呢?我的良心清澄如水。我遵照了甘地的教导行动。这就是我们的精神。”

  他们到最后为止,坚决地守护了不同宗教的同学。

扩大友情与信赖的网络

  美国创价大学里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在此学习,可说是“地球的缩影”。

  大家尊重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一边学习相异之处,一边缔结宝贵的友情。

  或许常常为了文化、想法的差异而困惑,但是,这一切经验,都是各位作为未来领导人难能可贵的财产。

  希望美国创价大学的学生,无论时代如何改变,都能一生珍惜在这亚里索维耶荷山丘上一起学习、共同培育出来的尊贵友情系绊。

  希望各位今后更努力向全球发展这信赖和理解的友情网络。各位以身作则地体会了创价人性主义,是朝向未来人类共生与融合的“世界公民”,是永远奔跑在最前线的“第一届生”。

报答尊贵庶民的恩惠

  第三,我要呼吁,“为民众,与民众同甘共苦”的信念,正是世界公民不可欠缺的基本理念。

  我一直主张,大学必须是培育能“为想上大学却无法如愿的人民服务”的人才基地。

  今年迎接创立二百五十周年的莫斯科大学,萨多夫尼希(Victor Sadovnichy)校长曾对我说过如下的一段话。

  校长青年时,由于种种因素而无法上大学。他离乡别井,在矿场一边做工一边学习,终于有机会提出申请书。

  他一开始申请的是农业大学。他的矿场班长知道后,说现在还来得及,嘱他把申请书寄到莫斯科大学,并亲自到邮局把申请书取回,然后再寄到莫斯科大学。

  因为有这些人真心的支援与鼓励,才有今天的自己。为了这些祈愿、支持自己成长的人——总长将此心意作为原点,至今仍然持续为大学尽力,使它能为民众有所贡献。

  美国创价大学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大学”,充满着世界民众期待各位“要成长为贡献和平的人才”此热切的期待。

  希望学生将我无法进入大学学习的份也一起努力——在各地、各国都有赞同、支持创立理念的人。

  也有不少人在绝非富裕的生活情况下,为了大学与学生,提供呕心沥血的捐献。

  希望各位勿忘庶民如此尊贵的心意,度过诚实报恩的人生。也希望每个人为了世界民众的幸福,俨然步上贡献社会的道路,成为有实力的人。因为,这正是各位至高的荣誉、使命与喜悦。

教育的内发性丰富了社会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教育正是民主主义发展的原动力”。深深洞察此点的,是杜威等美国的哲学家们。

  杜威不断述说:“民主主义不单是政治形态,是更在其上的。”一般的选举、以多数表决的议决方式等政治形态,都不过是实现民主主义的“手段”罢了。杜威甚至明言:“将手段吹捧为服务的目的,是一种偶像崇拜。”

  大诗人惠特曼洞察指出,民主主义是“最严密、最使心灵丰富的法则”,是“永远持续、宇宙不动摇的秩序”。民主主义从某个层次而言,是为了使人精神上得以自立、互相尊重、享受幸福的“生活方式”。这也可以说是人类为了共生的智慧、普遍的理念。

  在此,必须谨记杜威的警告。

  我们很容易认为民主主义是已经完成的固定的东西,是可以由一世代传给另一世代的。其实并非如此,民主主义是必须靠各世代自己的力量,不断去达成的。

  杜威称此“不断去达成”的努力是“人类最大的实验”。而每天在进行此崇高实验作业的,正是“教育”。

  因为真正的民主社会,不是由外来的权威或压力所形成,而是引出人的潜力,让他们自发地建设民主社会,这才是正确的。而“教育” 能实现此理想——这是杜威的真知灼见。

  因此我认为,大学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更加去发扬此民主主义思想,使其落实于社会、为人类奉献。

美国创大是师弟不二的殿堂

  “教育的基础必须有宗教的人生观”,这是托尔斯泰的洞察。

  创价教育,不待赘言,不是进行宗教教育的场所。但是,它拥有一个正确坚定的普遍人生观。一言以蔽之,就是“师弟”的精神。

  就如钻石只能以钻石去琢磨一样,人与人之间,也只有通过人格的互相切磋琢磨,才能锻链人向着更高目标进发——“师弟”关系使此理想得以实现。

  东方哲学真髓的法华经中说示:“如我等无异”。这是师匠誓愿要把弟子的境界提升到和自己一样。师匠使用各种方法教导、启发弟子,让他知道师匠和弟子原本在生命的潜能上是没有差别的,弟子也可以获得与师匠同样的智慧和力量。

  弟子也能达到相同的境界!不!能超越师匠,成长得更优秀!——这是真正人师的愿望。

  使每个人自觉、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这正是牧口先生、户田先生拼上生命的奋战。

  战时中,牧口先生由于从哲学的根本批判日本军部而被捕,死于狱中。户田先生也被关入狱。出狱后,他为了宣扬人性主义的哲学与实现民众的幸福而奉献出一生。

  我所创立的美国创价大学,继承此师弟不二的精神,是一所拥有深邃精神哲学的殿堂。

毕业生的活跃是大学的荣耀

  以上虽做了种种的论述,但是,决定大学真正价值的,是毕业生。由于毕业生的活跃,才有对大学的评价。

  迄今为止,我与许多大学相关人士见面。金博士的母校莫尔豪斯大学的卡特所长也是其中的一位。

  我曾经问所长:“莫尔豪斯大学的历史中,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那时,所长如此断言:“就是出现伟大的毕业生。”

  大学的价值取决于毕业生。能够培养多少贡献社会、贡献人类的毕业生,是大学的成败。

  我与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罗塞尔(David P. Roselle)校长也曾有过两次的会谈。

  特拉华大学创立于美国独立宣言之前的1743年。创办人是位名叫佛朗西・雅利森(Francis Alison)的三十多岁青年。

  第一届的学生只有十人。创办当时,连建筑物、教科书都很匮乏,创办人的家就是“校舍”。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培育出州知事、国会议员、医师、律师以及学者等众多人才。

  其中,有三位是《美国独立宣言》、一位是《合众国宪法》的签署人。

  我问罗塞尔校长说:“雅利森博士为贵校留下了什么?”

  他的回答很明快:“他的遗产就是创校之初第一班的学生们。”

  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朝向未来的晴空展翅飞翔的毕业生各位,正是我的、也是人类最大的财产。

  特拉华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大约十人,美国创价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有一百人。凭藉各位的力量,将会开创出多么美好的“新世界”啊!

  各位如同我生命一样宝贵。希望你们在各自的使命之道,成长为“工作岗位的领袖”、“社会领袖”、“和平领袖”、“文化领袖”、“正义领袖”、“世界的领袖”、“人性的领袖”以及“庶民的领袖”。

  希望各位度过一个令后世赞扬说:

  “美国创价大学的第一届学生开创了新的世界!”

  “了不起的毕业生开拓了道路!”

  “那位伟大的毕业生完成了伟大的事情,真了不起!”

  希望你们过如此伟大的人生。我确信、并期待各位的胜利!

光荣的第一届生定要胜利

  哲学家奥尔特加说:“活在世上,就是说与世界交流、面对世界、在世界中奉献以及参与。”

  今后终于迎来各位真正活跃的舞台,希望大家作为“世界公民”,以“世界”为自己的故乡,为人类奉献,生气蓬勃地活跃!

  心中铭记身为美国创价大学第一届学生的光荣,要超越一切的波涛,获得胜利!

  希望全员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一流的人物,抬头挺胸堂堂度过“我胜利了!”的人生。

  我要大声呐喊:美国创价大学啊,要成为世界和平希望的堡垒!要成为培育尊重生命的“地球文明”的摇篮!

  创造人类和平与希望的崭新价值——这正是美国创价大学各位毕业生的伟大使命。

  最后,我想赠与各位历史家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对学生呼吁的话语。

  “你们是年轻人!是要肩负未来重责大任的人。世界需要你们。”

  恭喜各位毕业!

  光荣的第一届学生,万岁!

  祝光荣的第一届学生胜利!幸福!

  让我们一起开拓创价教育的胜利世纪吧!

  Congratulation!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