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贫穷是最大的人权问题(2006年12月14日刊登于《日本时报》)

  十二月十日是世界“人权日”。

  “贫穷”可以说是今天最急待解决的人权问题,因为贫穷威胁生命的尊严。事实上,它剥夺人们享有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的权利和自由。

  把视线投向这个现实社会,就可看到极度贫穷在这个地球上引至营养不良、食水和医药短缺等问题。据说每日有近二万四千人因此丧命。也就是说,每一小时大约有一千人死亡。

  如果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譬喻的话,那就等同满载五百人的大型珍宝客机每隔三十分便掉下一架的情形。而且,其中的四分之三都是五岁以下的幼童。

  二○○○年九月,世界各国首脑云集联合国,提出要在二○一五年为止,将“靠每日不到一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与“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少一半。可是,这目标连同后来一起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还是原地踏步,仍未有进展。

  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凯末尔・德尔维什署长曾就因无法解决贫困问题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发出强烈的警告:“对世界上的贫穷阶层而言,那将是一 场极大的悲剧——不过富裕国家也不可躲避失败所意味的后果。在一个互相依存的世界里,我们的共同繁荣与共同安全主要取决于跟贫穷斗争的成败。”

  世界上,有部分人以消耗巨大的资源来维持富裕的生活,而在他们的背后,有很多正捱饥抵饿、人的尊严受到侵害的人。两者之间存在着显着的贫富差距,由此产生的仇恨与暴力,可以说是令人痛心的连锁反应。

  《世界人权宣言》的序言切中问题的要害:“……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

  佛法的中心思想中有“缘起”一说。一切现象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相互关连中产生的。

  谁也不可能独自生存,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单独存在。两株芦苇只有互相依附才能竖立,如果其中一株倒下,则另一株也会一同倒下。

  今天,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不分彼此的“世界公民”意识吧!站于这种清晰的认知与视野,人就会理所当然地反省自己的应有态度。

  生命尊严不断受到威胁的人们,可说正遭受到国际社会“漠视”暴力的摧残。明知现状这样悲惨,却不采取实际行动,不能不说是懦弱胆怯的表现。

  这使我想起美国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博士说过的一句话:“不尽快伸张正义,等于把正义拒于门外”。

  不是没有希望,也不是没有解决的良方。以NGO(非政府组织)等为首的众多热心团体和人士,正努力向贫穷宣战。

  例如,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所创的“小额信用贷款计划”,让许多穷人以一己之力来“脱贫”,明示了一个可行的新模式。

  可是,对于大部份极度贫穷的地区来说,如果缺乏国际社会的援助,却连想踏出脱贫的第一步也很难办到,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因此,政府机关必须运用以大局着想的智慧和计划,进行唯有他们才能办得到的大规模援助。联合国机构和地方政府、非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从UNDP的数字来看,解决贫穷问题所需的费用,只不过是全球总收入的百份之一。相比下,世界各国的军事费用总额却高达一兆美元。如果能够纠正这种不平衡,则保障“人类家族的安全”就绝对不是梦话。

  对贫穷国家的支援,并不能看作是怜悯。因为,在苦不堪言的逆境中,仍然有坚强地活着、不失做人的自豪的男女老幼。

  然而这些人因生命尊严受到威胁而处于恐惧与不安之中——他们的基本人权正受到侵害。

  《世界人权宣言》明言:“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参见第二十五条)

  原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曾指出:“‘免于恐惧的自由’可谓总结了整套人权哲学。”

  今天,由于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的生活与世界变得更加密不可分。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亦有可能在这巨大的趋势中思考、重新掌握我们的日常生活。

  自己的行动究竟会对遥远国度的人们造成甚么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又有甚么值得我们学习?在解决贫穷问题方面,“一个人”所能做到的,绝对不小。

  人类的历史,正等待着从最受压迫的人民之中,诞生出新的希望与创造力。

  为了让这样的人们获得活力,我们应该把他们置在国际社会的正中央,加以注视和关注。如此,世界不但在物质方面,在精神方面也都会变得丰裕起来。

~池田大作著, 2006年12月~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