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對話的文化

池田:文化,尤其是音樂,含有不可思議的凝聚力,可以結合人心,並且讓國與國之間萌發友誼。您寫了多本關於音樂的書籍,其中一段話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音樂比任何語言、任何藝術都還古老,它源自人的聲音,以及我們渴求與人溝通的心理」。

梅紐因:音樂是世上少有的既無衝突亦無爭執的領域。當然藝術家之間有時出現爭論是無可避免的,但聽眾與音樂家是一個整體,並無彼此可言。音樂融洽地把演奏者與觀賞者連結起來。

池田:我非常了解這一點。同樣的,佛法也能結合人心,使人不分彼此。您也說過,音樂把混亂理成秩序。我深信,當喜愛音樂的民眾團結起來,一個和平的新世界秩序就會誕生。 1

——池田大作與小提琴大師梅紐因的對談
池田與小提琴大師梅紐因在東京會面(1992年)

池田與小提琴大師梅紐因在東京會面(1992年)

若說文化交流能構築和平的基礎,那麼池田不懈地與世界各地的代表性人物會面並進行對談,也是為了達到相同的目標。

在這些對談的友人中,有許多位是文化界人物,他們代表了各個性質迥異的藝術領域,像是阿根廷探戈大師普格列斯(Osvaldo Pugliese),美國芭蕾舞者、編舞家及漢堡芭蕾舞劇團總監紐邁耶(John Neumeier),英國藝術家及插畫家懷爾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美國爵士樂界偶像巨星赫比・漢考克(Herbie Hancock)及韋恩・肖特(Wayne Shorter),以及吉爾吉斯共和國的艾托馬托夫(Chingiz Aitmatov)、尼日利亞的索因卡(Wole Soyinka)與中國的巴金等知名作家。 2

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英美文學系特聘教授博斯科(Ronald Bosco),在談到他和池田及文學專家邁爾森(Joel Myerson)教授在《創造沃爾登樂園》(Creating Waldens,2009年出版)這本書中進行的三方對談時,曾針對促成這類對話的原動力,簡潔地作了以下的評論:「這不就是對話的真正目的嗎?透過不間斷的對談,讓各個領域的人聚集在一起,坦誠地去了解彼此的心意及願望,並藉此超越國籍、教育、政治及階級這些往往只會產生隔閡,而未將大家作為人類家族的共同成員結合起來的種種藩籬。」 3

博斯科教授以發人深省的評論點出這類對話的要旨:「我們從不打算透過對話說服任何人接受某一特定觀點,我們只想針對那些曾經影響我們的思考,以及觸動我們的心弦的傑出人物和精神智慧的根源,分享各自的看法。」

池田將這些晤談的內容記錄在一系列的文章中,在其中介紹這些人物的品格、獨特的貢獻,以及他們的奮鬥與智慧。池田與廣大的讀者群分享這些豐富且寶貴的實例,志在說明奮鬥是創造的基礎,是使人性綻放美麗花朵的土壤。

如此富有創造性的奮鬥是生命的本質,展開這樣的奮鬥是為了在沉浮枯榮的人生中,樹立屹立不倒的自我,使內心世界無限擴展、精益求精。致力推廣藝術也是其中一種奮鬥。佛教稱這樣的奮鬥為「人性變革」(日語:「人間革命」),在佛教看來,社會及世界的大規模改變,皆始於一個人內心的改變。

誠如池田所說:「一人接一人的『人性變革』,將構成一個雄偉的人性交響樂團,奏響由和平、文化與教育譜成的愛之交響曲。這是我們國際創價學會秉持佛法哲理,致力於社會實現的目標。」 4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