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履歷

2022年 1月

出生: 東京,1928年1月2日
家庭構成: 已婚,現與夫人香峯子及兩個兒子居住在東京。
嗜好: 哲學,音樂,文學和攝影

職務:
創價學會名譽會長(1979-)
國際創價學會(SGI)會長(1975-)
第三任創價學會會長(1960-1979)

※創價學會是一個扎根於社區的全球性佛教組織,促進和平、文化及教育,在世界各地擁有約1200萬名會員。國際創價學會(Soka Gakkai International,簡稱SGI)是一個自1983年起獲得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諮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https://www.sokaglobal.org/cht/)

池田大作為創價學會第三任會長,與第一任會長牧口常三郎及第二任會長戶田城聖被創價學會視為重要的三位導師。

創辦的機構:
戶田紀念國際和平研究所(1996)(前身為戶田全球和平與政策研究所)
牧口紀念教育基金會(1995)
池田和平、教育、對話中心(1993)(前身為波士頓二十一世紀研究中心)
創價研究所亞馬遜環境研究中心(1992)
雨果文學紀念館(1991)
東京富士美術館(1983)
公明黨(1964)
民主音樂協會(1963)
東洋哲學研究所(1962)

創辦的教育機構:
韓國創價幸福幼稚園(2008)
巴西創價學校(2003)
美國創價大學(2001)
馬來西亞創價幼稚園(1995)
新加坡創價幼稚園(1993)
香港創價幼稚園(1992)
創價女子短期大學(1985)
關西創價小學(1982)
東京創價小學(1978)
札幌創價幼稚園(1976)
關西創價中學、創價高中(1973)
創價大學(1971)
創價中學、創價高中(1968)

著作:
許多著作已被翻譯成50種語言。中文版本如下:

對談集:
《創造新地球社會——暢談和平文化與聯合國》(與安瓦爾・K・喬杜里)、《暢談和平的哲學與詩心》(與斯圖亞特・里斯)、《地球革命的挑戰——談人類與環境》(與恩斯特・烏爾利希・馮・魏茨澤克)、《21世紀的選擇》(與馬吉特・德拉尼安)、《和平的哲學 寬容的智慧——伊斯蘭教與佛法的對話》(與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走向人道世紀——談甘地與印度哲學》(與尼拉坎達・拉達克里希南)、《人本教育新潮流——杜威與創價教育》(與吉姆・加里森和拉里・希克曼)、《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與金庸)、《希望的教育 和平的行進——與金恩博士的夢想同在》(與文森特・哈丁)、《哲學復興的對話》(與羅・馬里諾夫)、《對話的文明——談和平的希望哲學》(與杜維明)、《二十一世紀的和平與宗教》(與哈維・科克斯)、《暢談東方哲學——池田大作與錢德拉對談錄》(與洛克什・錢德拉)、《論二十一世紀的人權》(與奧斯特雷熱西洛・德阿泰德)、《今日的世界 明日的文明》(與努爾・亞曼)、《探索地球的和平——池田大作與羅特布拉特對談集》(與約瑟夫・羅特布拉特)、《綠色革命與心的革命》(與M・S・斯瓦米納坦)、《20世紀的精神教訓——戈爾巴喬夫與池田大作對話錄》(與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珍愛地球——邁向光輝的女性世紀》(與海瑟・亨德森)、《健康與人生——暢談生老病死》(與勒內・西馬和蓋・布爾若)、《走向21世紀的人與哲學——尋求新的人性》(與約瑟夫・狄爾鮑拉夫)、《黑夜尋求黎明》(與路奈・尤伊古)、《社會與宗教》(與布萊恩・R・威爾遜)、《二十一世紀的警鐘》(與奧銳李歐・貝恰)、《四季雁書》(與井上靖)、《展望二十一世紀》(與阿諾德・J・湯因比)、《人生問答》(與松下幸之助)、《第三條虹橋》(與阿納托利・A・洛古諾夫)、《敦煌的光彩——池田大作與常書鴻對談錄》(與常書鴻)、《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與金庸)、《孩子的世界——暢談青少年的教育與成長》(阿爾貝特・利哈諾夫)、《新人類・新世界——暢談教育與社會》(與維克多・A・薩多夫尼奇)、《暢談東方智慧——季羨林、蔣忠新與池田大作鼎談集》(與季羨林,蔣忠新)、《學是光——文明與教育的未來》(與維克多・A・薩多夫尼奇)、《文化藝術之旅——鼎談集》(與饒宗頤,孫立川)、《暢談天文學與佛法》(與羅納爾多・莫朗)、《開創未來的「教育聖業」——與丹麥教育家的友情對談》(與漢斯・亨寧森)、《教育與文化的王道》(與張鏡湖)、《歷史與傳承——章開沅與池田大作的對話》(與章開沅)、《和平世紀的教育曙光——與烏克蘭教育家的對話》(與米哈埃爾・茲古羅夫斯基)、《21世紀的拿破崙——談創造歷史的精神》(與夏爾・拿破崙)、《聯結地球的文化力——高占祥與池田大作對話錄》(與高占祥)、《和平之橋——暢談人本教育》(與顧明遠)、《贈給未來的人生哲學——凝視文學與人》(與王蒙)。 (請參閱:對談集一覽)。

哲學著作:
《御書的世界——論人本主義的宗教》(與齊藤克司和森中理晃)、《法華經的智慧》、《法華經方便品・壽量品講義》、《續・我的釋尊觀》、《佛法與宇宙》、《我的佛教觀》、《我的釋尊觀》。

散文、講演錄和詩歌:
《青春對話:與21世紀的主人翁傾談》、《擁抱未來:池田大作隨筆集》、《人物隨想集》。

小說和兒童文學:
《新人間革命》、《人間革命》、《鹿與漢田》、《在深藍色的大海上》、《櫻桃樹》、《雪國王子》。

演講:
「文明的十字路口——締造人本主義文化的繁榮」(2007年於意大利巴勒莫大學)、「邁向『新人道主義』的世紀」(1997年於印度拉吉夫・甘地現代問題研究所)、「構築邁向新世紀的偉大精神橋樑」(1996年於古巴哈瓦那大學)、「探討『世界公民』的教育」(1996年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牧口常三郎——人道與正義的一生」(1996年於美國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瞻仰人本主義的最高峰——活在現代的釋尊」(1995年於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邁向二十一世紀文明的黎明——超越浮士德的苦惱」(1995年於西班牙阿特內奧・德・桑坦德文化學術協會)、「和平與人類安全——透過佛法洞察二十一世紀」(1995年於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中心)、「達・芬奇的宇宙觀和人民議會——聯合國的未來構想」(1994年於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人——偉大的宇宙」(1994年於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人本主義』大地萬里無垠」(1994年於中國深圳大學)、「二十一世紀文明與大乘佛教」(1993年於美國哈佛大學)、「人類文明的希望曙光」(1993年於巴西文學院)、「探索新的統合原理」(1993年於美國克萊爾蒙特・麥肯納大學)、「二十一世紀與東亞文明」(1992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從文明搖籃出發的新絲路」(1992年於土耳其安卡拉大學)、「邁向無戰爭世界——甘地主義與現代」(1992年於印度甘地紀念館)、「中國人本主義的傳統」(1992年於香港中文大學)、「『軟能』時代與哲學」(1991年於美國哈佛大學)、「和平與商業」(1991年於菲律賓大學)、「通往新世紀秩序之道」(1991年於澳門東亞大學)、「教育之道、文化之橋」(1990年於中國北京大學)、「在『融合之地』響徹全球主義的脈動(『融合の地』に響く地球主義の鼓動)」(1990年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東西方藝術與人性」(1989年於法國學士院)、「人才是創造歷史的主角」(1984年於中國復旦大學)、「走向和平之康莊大道」(1984年於中國北京大學)、「站在文明的十字路口」(1983年於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尋求東西融合的綠野」(1981年於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墨西哥的詩魂」(1981年於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大學)、「尋求新的民眾形象——我對中國的一個考察」(1980年於中國北京大學)、「東西文化交流的新道路」(1975年於蘇聯莫斯科國立大學)、「對二十一世紀的建言——成為人道的世紀」(1974年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榮譽學術稱號:
亞馬遜州聯邦大學名譽博士(2019年,巴西)、委內瑞拉中央大學名譽博士(2019年,委內瑞拉)、阿爾卡拉大學名譽教育學博士(2018年,西班牙)、德保羅大學名譽人文學博士(2016年,美國)、埃里溫國立大學名譽博士(2013年,亞美尼亞)、法政大學名譽哲學博士(2013年,泰國)、夸祖盧-納塔爾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2013年,南非)、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名譽教授(2012年,哈薩克斯坦)、圭爾夫大學名譽博士(2012年,加拿大)、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榮譽教授(2012年,台灣)、白金漢大學名譽文學博士(2011年,英國)、國立釜慶大學名譽國際地域學博士(2011年,韓國)、贊比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2011年,贊比亞)、馬來亞大學名譽人文學博士(2010年,馬來西亞)、喬治・梅森大學名譽人文學博士(2010年,美國)、清華大學名譽教授(2010年,中國)、拉瓦爾大學名譽教育學博士(2010年,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大學名譽哲學和平學博士(2009年,印度尼西亞)、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名譽博士(2009年,英國)、南方大學學院名譽博士(2009年,丹麥)、聖多明各自治大學名譽博士(2008年,多米尼加共和國)、巴勒莫大學名譽通訊科學博士(2007年,意大利)、泰戈爾國際大學名譽文學博士(2006年,印度)、河內國家大學名譽博士(2005年,越南)、瓜達拉哈拉大學名譽博士(2004年,墨西哥)、約旦大學名譽人文學博士(2004年,約旦)、聖弗朗西斯科・哈維爾大學名譽博士(2004年,玻利維亞)、屏東科技大學名譽農學博士(2003年,台灣)、莫斯科國立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俄羅斯)、莫爾豪斯大學名譽人文學博士(2002年,美國)、金邊皇家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柬埔寨)、博特拉大學名譽文學博士(2000年,馬來西亞)、悉尼大學名譽文學博士(2000年,澳大利亞)、巴拿馬大學名譽博士(2000年,巴拿馬)、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名譽人文學博士(2000年,美國)、南京大學名譽教授(1999年,中國)、濟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99年,韓國)、德里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99年,印度)、慶熙大學名譽哲學博士(1998年,韓國)、蒙古國立大學名譽人文學博士(1997年,蒙古)、凱拉尼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97年,斯里蘭卡)、加納大學名譽法學博士(1996年,加納)、哈瓦那大學名譽人文學博士(1996年,古巴)、丹佛大學名譽教育學博士(1996年,美國)、香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96年,香港)、特里布文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95年,尼泊爾)、諾斯大學名譽教育學博士(1995年,南非)、格拉斯哥大學名譽博士(1994年,英國)、博洛尼亞大學名譽博士(1994年,意大利)、巴拉那聯邦大學名譽博士(1993年,巴西)、亞松森國立大學名譽博士(1993年,巴拉圭)、科爾多瓦國立大學名譽博士(1993年,阿根廷)、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名譽博士(1993年,巴西)、內羅畢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92年,肯尼亞)、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教授(1992年,中國)、安卡拉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1992年,土耳其)、菲律賓大學名譽法學博士(1991年,菲律賓)、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名譽博士(1990年,阿根廷)、聖多明各自治大學法律政治學系名譽教授(1987年,多米尼加共和國)、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4年,中國)、復旦大學名譽教授(1984年,中國)、索非亞大學名譽教育學社會學博士(1981年,保加利亞)、聖馬科斯大學名譽教授(1981年,秘魯)、莫斯科國立大學名譽博士(1975年,蘇聯)等(請參閱:榮譽學術稱號一覽)。

會員資格: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館長(2011年,中國)、俄羅斯國家藝術學院名譽會員(honorary member, Russian Academy of Arts (RAA) ,2007年,俄羅斯)、世界詩歌協會「世界民眾詩人」(2007年,印度)、世界兒童慈愛中心諮詢委員(2002年,愛爾蘭)、印度科學會議協會名譽顧問(2002年,印度)、上訴基金會國際上訴顧問委員會名譽主席(honorary chairman of the International Appeal Board of Advisers, The Appeal Foundation,2002年,瑞典)、梭羅協會終身名譽會員(2001年,美國)、北京魯迅博物館名譽顧問(2000年,中國)、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名譽顧問(1999年,日本)、塔爾薩爾戈協會海外名譽會員(1999年,匈牙利)、新加坡攝影家協會終身名譽會員(1999年,新加坡)、比耶夫爾攝影俱樂部名譽會員(1998年,法國)、歐洲科學藝術學院名譽理事(1997年,奧地利)、羅馬俱樂部名譽會員(1996年,瑞士)、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前身為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名譽會員(1996年,俄羅斯)、巴西文學學會在外會員(1993年,巴西)、最高藝術貢獻者獎及名譽創設會員證(1991年,加納)、奧地利藝術家協會在外會員(1991年,奧地利)、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桂冠詩人(1981年美國)等。

獲獎:
老撾友誼十字勳章(Cross of Friendship Laos,2017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烏克蘭和平委員會「一等和平勳章」(2012年,烏克蘭)、魏瑪歌德協會「歌德獎牌」(2009年,德國)、花冠文化勳章(2012年,大韓民國)、悉尼和平基金會紀念金牌(2012年,大韓民國)、友誼勳章(2008年,俄羅斯)、功勞勳章(2006年,意大利)、普希金金章(2005年,俄羅斯)、弗朗西斯科・米蘭達一等勳章(2005年,委內瑞拉)、有色人種協進會聖加布里埃爾山分會「全球卓越貢獻獎」(2002年,美國)、解放者西蒙・波利瓦爾大十字勳章(2002年,玻利維亞)、納塔爾大學納爾遜・曼德拉醫學院和平與人權貢獻獎(2002年,南非)、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和平獎(2002年,挪威)、聖阿加塔大十字騎士勳章(2001年,聖馬力諾)、教育改革計劃「教育改革貢獻」(2001年,美國)、黎薩騎士團協會「黎薩國際和平獎」(1998年,菲律賓)、泰戈爾和平獎(1997年,印度)、黎薩大十字勳章(1996年,菲律賓)、西蒙・維森塔爾中心國際寬容獎(Simon Wiesenthal Center International Tolerance Award,1993年,美國)、羅莎・帕克斯人道獎(1993年,美國)、學術藝術最高勳位榮譽獎章(1992年,奧地利)、一等王冠勳章(1991年,泰國)、大十字五月勳章(1990年,阿根廷)、南十字國家勳章(1990年,巴西)、太陽大十字勳章(1984年,秘魯)、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人道獎(1989年)、肯尼亞口承文學協會肯尼亞口承文學獎(1986年,肯尼亞)、和平友誼獎(1986年,中國)、聯合國和平勳章(1983年)等。

名譽市民:
由世界各地行政機關頒贈的名譽市民及市鑰目前已達800個以上(包括名譽州民與省、縣、鄉、鎮、市民)。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