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活
池田大作於1928年在東京出生,一家以海苔養殖業為生,家中有八個孩子,池田本身排行第五。
池田十九歲時
池田年輕時身體極為虛弱,並罹患肺結核。醫師預測他或許活不過三十歲,這造就了他不願浪費生命任何一刻的堅毅個性。
池田在東京長大,當時恰逢日本殖民朝鮮與台灣的年代,軍國主義政府正逐步地把全國推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日本舉國各界——從家庭、工廠、學校到宗教團體,都被迫為戰爭服務。一切反對的聲音均被殘酷地鎮壓。
這也是池田追求和平的原點。時至今日,每當他憶起此段過往時,對於軍事政府的愚蠢蠻橫,依舊感到滿腔憤慨。二戰於1940年代爆發,池田當時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少年。大多數的日本家庭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蒙受慘重的打擊,池田家也不能倖免。他們曾經因為房子兩度在空襲中被炸毀,而被迫在一個彈坑中露宿風餐。
池田小學時期的照片(左起第一排第四個)
對於許多和池田同世代的年輕人而言,戰爭的結束,並沒有讓他們鬆一口氣,卻反而加重他們的哀痛與困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時,我才十七歲。那時候的青年們精神上被敷上一層難以磨滅的空白。被燒毁的不僅僅止於國土,從戰前開始即大肆灌輸的狂熱的軍國主義價值觀的虛偽性在戰後暴露無遺,因而也隨即土崩瓦解……我也一樣,對於那些當年曾歌頌美化戰爭,將許許多多年輕人犧牲在戰場上,但在戰後卻搖身一變,成為追求和平與民主主義的知識分子。無論他們如何打扮自己,這些權貴們的花言巧語,我是絕對無法相信的。」2 [參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