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成佛

成佛并非“终点”或指特别的“状态”,而是指“轨道”……“轨道已定”表示,祈愿自他皆幸福之心已定,并持此心不断前进。

摘自: 《法华经的智慧》

成佛并不是指追求神圣之佛的遥远之旅,而是指如何进行人内在的生命变革……也就是说,人并不是为了将来要登上本果之顶点而修行佛道,而是要看自身胸中每一瞬间能否开显佛性,或是被无明所支配,在于这两种境界的抗战──如此不断磨练自身生命,才是佛道修行的本质。

摘自: 《一生成佛抄讲义》

真正的佛法是不离现实,总是在水深火热的现实中,直视众人的苦恼,道出如何解决的方法。并且能够把充满苦难的现实世界转换成希望的宝土……佛法的真髓,不是在某个遥远的地方,而是严然在此刻、在眼前。如果离开现实,就没有佛法可言。

摘自: 各部代表协议会(2006年9月17日,东京)

佛法有云“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所有的色彩、所有的芳香、所有的物质、鸟兽人华、千草万木、世间绚丽多彩的森罗万象……这一佛生命的表现。

摘自: 2003年12月14日《圣教新闻》〈地球纪行──世界即故乡〉

佛教与之前的思想、宗教最大不同点,在于佛教发现一个人内在所拥有的,能从根本解决无量苦恼之“法”、亦即“无限潜能”……佛法乃坚信人类无限潜能的至高无上之人本主义。

摘自: 《一生成佛抄讲义》

释尊毕生以这明朗和明确的声音来到激励民众。此处,据经典所说,释尊无论对任何人也会和对方搭话,欢迎对方的到访,以“亲爱”、“欢喜”和“温和”的态度来接触对方……为了使对方更容易说话,而首先由自己开口向对方搭话。这就是佛教在当时深入及广泛地铭刻在民众心里的原由。

摘自: 美国SGI最高代表者会议(1995年1月28日,夏威夷)

人一悲观,心里就蒙上阴云,喜悦、快乐、希望之光都会被自己遮断。佛法是最高的乐观主义……这里没有绝望,有的是开拓无限幸福的机会,无限的希望。

摘自: 《新人间革命》第六卷《宝土》

分享此页内容

we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