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民
不是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来议论未来应该如何如何,而是以“现在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的当事者意识,从各自的立场去参与改变历史这伟业。也就是说,要使这种自发的为他人贡献的生活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精神与潮流。
摘自: 2010年度《和平倡言》
围绕人类的各种问题是如此的复杂,以致我们不知如何下手处理。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踏实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前进、采取行动。而重要的是不屈于现状,向创造新的现实挑战。
摘自: 2000年度《和平倡言》
“世界公民”可以说是:
一、具有深刻认识生命相关性的“智慧之人”;
二、对人种、民族、文化的差异,不畏惧、不排斥,而是去尊重、理解,并视这些差异为成长资源的“勇敢之人”;
三、对受苦受难的人,无论远近,都能给予关怀与提携的“慈悲之人”。
摘自: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演讲(1996年6月13日,美国纽约)
重要的是,能否把眼前的危机当作变革时代潮流的大好时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我们定能把逆境变为成长的好机。
摘自: 2010年度《和平倡言》
各种的民族、文化,彼此尊重其多样性,以同样的“人”、“生命”层次互相产生连带关系。失去这点,人类就无未来可言。多样性并不是为世界带来“对立”,应该是带来“丰裕”才对。
摘自: 《法华经的智慧》
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固然重要,但是在民众层面展开的对话和交流更是必不可少。那样的对话让人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是既丰富多彩又与别不同的存在,也让人敞开心房,诚心地接纳他人。持着成见看待其他民族和宗教,是很容易忽略这重要一点的。假如每个人都以友情和同理心为画笔,重新描绘心中的世界地图,那么展现在眼前的现实世界也会大为改变。
摘自: 2016年度《和平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