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導師、哲學家、遠見卓識的領導人——池田大作的以教育實現和平之道
以下摘錄自《聖教新聞》於2025年3月4日刊登的對索西莫‧巴塔德(Zosimo Battad)博士的訪談內容。他在此訪談中回顧了與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1928-2023)的邂逅,並闡述了創價教育理念及池田和平思想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聖教新聞》:聽說您是在2004年,透過一位於菲律賓的創價學會會員介紹下,首次認識池田會長。
菲律賓東方大學校長索西莫・巴塔德博士
索西莫‧巴塔德博士: 是的。當時我收到了一本收錄池田先生詩作與攝影作品的合集。我個人對詩歌朗誦與攝影都很感興趣,當我讀到池田先生的詩詞時,內心深受難以言喻的感動。我也非常喜愛他拍攝的照片。我多次朗誦池田先生的詩,有些甚至已熟記於心,娓娓吟诵。
《聖教新聞》:2006年3月,您當時以邦板牙農業大學校長的身分,訪問了創價學園,並授予池田會長名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巴塔德博士: 我的祖父索西莫‧蒙特馬約爾(Zosimo Montemayor)曾擔任中呂宋農業學校(Central Luzon Agricultural School)校長,該校是如今國立中呂宋大學的前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佔領該校並將其作為駐軍基地。我的祖父被迫參加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軍,親身經歷了戰爭的恐怖。
(1942年4月,日本軍入侵菲律賓後,強迫約七萬名戰俘與平民,從巴丹半島南端徒步約一百公里至北方一處的戰俘營。在缺乏足夠食物與水的惡劣條件下,約兩萬人在行軍途中喪生。)
在戰爭的創傷中,我祖父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戰後,他創立了棉蘭老農業學校(Mindanao Agricultural School),該校後來發展為中央棉蘭老大學,祖父擔任多年校長,全心投入教育。我認為他的成就卓越非凡。
時任邦板牙農業大學校長的巴塔德博士向池田會長授予該校「名譽人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3月,東京)
同樣曾目睹戰爭悲劇的池田先生,隨後在全球創立了創價教育機構。他以教育為至高價值並貫徹一生,他的人生與哲學為全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正因深深敬佩並感謝他對教育的巨大貢獻,我們邦板牙農業大學授予池田先生名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聖教新聞》:在授與儀式前,您曾與池田會長會面。
巴塔德博士: 當時池田先生雖已79歲高齡,但精神矍鑠,健康狀況良好。他似乎對我相當了解,甚至提議為紀念邦板牙農業大學,在日本創價大學種植一棵櫻花樹。我贈送兩本傳記給池田先生,一本是我的自傳,另一本是曾任該大學校長的我父親的傳記。池田先生看起來很喜歡這份禮物。典禮結束後,我們還在萊納斯・鮑林博士的半身像前進行了親切交談。
《聖教新聞》:貴家族三代都活躍於教育領域,並為菲律賓教育界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您的角度來看,您如何評價身為教育家的池田會長?
巴塔德博士: 我認為,池田先生透過創辦創價學園與創價大學,實現了創價教育之父牧口常三郎及其導師戶田城聖的教育理念。池田先生本人是一位視野清晰、思想深遠的教育家。
建立培育未來領袖的機構,是最崇高且能創造價值的事業之一。他以遠見卓識,在世界各地穩步構築起創價教育的堡壘。他的一生可謂非凡――猶如在一年間完成了百年的偉業。
《聖教新聞》:2018年2月,菲律賓的東方大學與日本的創價大學首次聯合舉辦「池田大作思想研討會」。2020年2月舉行了第二屆,由您擔任核心人員。
巴塔德博士: 促使我籌辦池田大作思想研討會的靈感,來自2015年3月我出席在台灣中國文化大學舉辦的「第九屆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國際論壇」。當時,來自各國的學者齊聚一堂,就池田先生的思想展開深入探討,令我深受感動。我強烈希望菲律賓的年輕人也能有機會學習池田先生的人本主義理念,因此決定舉辦研討會。
我們選擇在二月舉行,是因為這個月份見證了菲律賓「人民力量革命」(又稱乙沙革命或二月革命)的勝利。該革命以非暴力方式推翻了長達20多年的獨裁統治,迎來民主新紀元,象徵著社會可以不依靠武器也能實現和平變革。我期許年輕一代能因此深入思考和平的真正根基。
《聖教新聞》:兩屆研討會分別探討哪些主題?
巴塔德博士: 首屆研討會的主題為「發揮和平價值,促進可持續與包容性成長」(Harnessing the Values of Peace for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匯聚了來自菲律賓與海外16所大學約300名教師、研究員與學生。第二屆研討會主題為「推動青年參與和平、人權與環境保護」(Mainstreaming Youth Participation in Peace, Human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於我當時擔任校長的東方大學卡洛奧坎校區舉行。儘管當時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開始蔓延,我們仍堅定舉辦研討會,以彰顯池田先生思想的永恆價值。
澳洲和平學者斯圖亞特・里斯(Stuart Rees)博士發表了主題演講,立足池田先生哲學,闡述非暴力與利他精神,對於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意義。我深信,這場研討會為青年描繪出清晰而具體的和平願景。能以池田先生之名的研討會圓滿落幕,我備感欣慰。
(首屆池田大作思想研討會備受矚目,菲律賓三大主流報社皆刊登相關報導,菲律賓兩大電視網之一的GMA Network亦進行報導。兩屆研討會均獲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正式認證為國際學術會議。)
《聖教新聞》:您對池田會長每年於1月26日為紀念國際創價學會成立而發表的《和平倡言》給予高度評價。在衝突不斷、氣候危機加劇及社會不平等日益擴大的當今世界,您認為他的哲學思想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
巴塔德博士: 池田先生的友人遍及日本與菲律賓,也在澳大利亞、印度、美國乃至世界各地。許多人盛讚他的偉大,我相信這本身就彰顯了他思想的卓越。他曾訪問蘇聯,並與戈爾巴喬夫總統會談,也曾赴美,與各界領袖及有識之士交流,不斷拓展全球友誼網絡。而他設立的「國際創價學會」,則將創價的和平運動推向全球。
戰爭的根源之一,是人們往往忽視或否定與自己不同的信仰與理念。若能真正尊重彼此的宗教與思想,戰爭便不會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池田先生的年度《和平倡言》應被保存與傳承,成為永續的和平遺產,也應獲得世界各地領袖更廣泛的認可。
如果世界領袖能採納池田先生的提案,我相信戰爭將不復存在。戰爭同時源於人類的自我中心與對權力的慾望。正如諺語所說:「若想考驗一個人的品格,就給他權力。」有些人在掌權後會改變,利用權力聚斂財富、擴張勢力,甚至侵占領土。
因此可見,成為真正的領袖極其不易。關鍵在於,那些有志成為領袖的人,是否能透過教育學會尊重人權,並珍視他人的信仰與信念。一種無法培養富有內涵且具人道精神的教育,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
《聖教新聞》:最後,您對推進世界和平的年輕一代有什麼期許?
巴塔德博士: 我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對他人與多元文化的尊重,並促進真摯的友誼。創價教育正體現這一理念。我祖父、父親和我三代皆投身教育,始終秉持同一目標,即建立能培養良好品格的教育體制。因為品格才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最高標準。真正的成功不在於積累財富或獲得學位,而在於培養高尚的品格。
我常對學生說:「積累財富固然是件好事,但須以濟世利人。」培育富有人格修養的青年,就是我的人生使命,而能實現這個目標,便是我最大的幸福。
索西莫・M・巴塔德博士自2023年1月起擔任菲律賓東方大學的校長暨首席學術長。1999年,他以邦板牙農業學院(今邦板牙州立農業大學)校長之職,成為菲律賓國立大學史上最年輕的校長。2010年10月9日,他因對教育與和平的貢獻,於日本東京獲創價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